s (4)

德睿信息化咨询规划

当前处于医疗服务体系重塑的重要关口,未来分级诊疗+医生集团的供给格局将趋于稳定,医改政策是核心驱动因素。然而,目前市场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医院领导的长期愿景。

市场上目前解决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功能欠缺

2、以夸大的销售掩盖产品的弱点

3、薄弱的实施方法及欠缺的客户支持

4、集成困难

德睿医疗咨询为中国带来了新技能

超过40 年医疗行业经验

通过多种业务提供医疗改进服务

–软件

–为超过300家医院提供医院运营改进服务

–为超过200家公司提供投资与战略咨询服务

–数据产品是美国医院信息管理协会HIMSS Analytics Database数据库的前身

我们的工作致力于通过更好的变革管理帮助医院改进病人服务和运营效率 

–业务流程改进

–管理系统改进

–病人服务改进

–医疗质量改进

 

s (2)

2020年财政八项重点工作明确

12月26日至27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兜实兜牢“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底线,为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明确提出2020年要重点做好八项工作。具体包括:一是着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着力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着力提升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水平,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六是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七是着力强化财政管理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八是着力深化国际财经合作,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切实做好财政节支工作
  会议提出,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要着重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二是以收定支、量力而行;三是加强管理、严肃纪律;四是上下联动、齐心协力。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0年的财政工作,从支出上尤其注重“三保”工作,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着重强调提质增效。这就要求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要匹配,平衡财政收支,有效控制财政风险,并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有效使用,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收定支”原则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而言,地方财政收支要做到平衡,但有些地方可能各方面的任务较重,要做很多事情,预先安排了支出,到年终时地方可能出现有一些收入无法实现的情况。
  会议指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切实做好财政节支工作,发挥好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的财政保障力度。
  与此同时,要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精准发力,加强与就业、消费、投资、产业、区域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大力推进税收立法工作
  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主要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积极推进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债管理市场化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调整优化关税政策体系,大力推进税收立法工作。
  李旭红表示,2020年减税降费会与税收立法相联系,通过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也将进一步优化、完善。
  记者注意到,2019年我国税收立法全面提速。近期,契税法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两部税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外,我国首部资源税法正式通过并将于2020年9月1日实施。财政部还先后就土地增值税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公开征求了意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 旭
s (1)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政策分析

自2009年医改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文件,尤其是2009-2013年间的政策文件很多涉及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些政策集中反映了我国政府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建设内容以及在建设中要求承担任务的各种部门,政府赋予这些部门的任务、职责以及部门间所必需的合作关系。综合分析政策文件的这些内容,可以为研究和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部门合作奠定基础。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可以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社会网络分析法将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居于首要地位,用图形工具、代数模型描述各种关系模式,直观展现合作情况。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可以根据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网络中“位置”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两个区域: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处于核心区域的节点在网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政策文件中涉及到的系统建设内容以及部门关系,并运用可视化技术构建了关系图,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结果直观,可供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的管理者与学者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资料来源于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官方网站、山西卫生厅(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山西省卫生厅医改办整理的《医改政策汇编》和《医改政策实用选编》。收集年限为2009-2013年。国家级政策共收集了由国务院或卫生部颁布的、或者卫生部与其他部门联合颁布涉及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共21项。省级层面的政策以山西省为例,共收集了山西省政府和山西省卫生厅,或者山西省卫生厅与其他部门联合颁布的相关文件共13项,重点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提取文件中要建立的各类信息系统、涉及的相关部门,根据文件内容构建部门关系矩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可视化技术,构造部门关系网络。采用的软件为Ucinet 6.0软件。

 

2   结果

 

2.1 政策中明确要建立的系统网络 提取各项政策中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的各类系统,以及政府要完善的系统网络,构建系统网络图,见图1。主要包括7大系统。其中: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包含新农合系统)为核心内容。

 

 

2.2 政策中涉及的部门及部门关系 在政策文件中提取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部门和人群有:各级各类政府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保部门、新农合部门、药品采购部门、商业保险机构、IT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居民。这些部门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是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参与者。各类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互动网络,见图2。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医院、医保部门是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部门。图2展现的为横向的部门关系,现实工作中,各部门之间还存在纵向的行政隶属关系,各部门之间需要进行不断的交流与沟通。